2009-09-10 来源:网易财经
辉瑞公司北亚市场高级总监涂宜恩今日接受网易财经独家专访时称,该公司正在为旗下戒烟产品、处方药“畅沛”进入中国市场,打开知名度而努力。
其实,辉瑞戒烟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同为非处方药的诺华旗下产品“尼派”和强生旗下产品“力克雷”,也都在布局中国,希望能在这个世界第一烟草消费大国的戒烟市场上分一杯羹。
三巨头觊觎中国市场
中国戒烟市场究竟有多大?卫生部门曾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民总数达3.5亿,占全球吸烟总人口的近1/3。
“假设有17%的烟民也就是近6000万人要求解除对香烟的依赖,按每人戒烟费用500元计算,戒烟市场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显然,中国戒烟市场蕴涵巨大发展潜力。”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贞贤说。
涂宜恩对刘贞贤的市场评估有不同看法,“3.5亿烟民中只有约1亿城市人口,其中有健康意识的约为1000万,有戒烟意愿的则可能只剩下200万左右,这其中还有一些人希望仅通过个人意志来实现戒烟(即干戒)。这样算下来市场规模是远低于3000亿的。”
尽管如此,涂宜恩还是认为中国市场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辉瑞“畅沛”在过去的三年内已经赢得了全球1200万用户,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金,在中国肯定也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正逢国内提倡无烟奥运会、无烟世博会、无烟亚运会,我们感到时机比较成熟了。”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传播总监吕晶说。
怀着对中国戒烟市场乐观的期望,诺华、辉瑞、强生三大医药巨头,在一年半时间内,纷纷将其戒烟产品带入中国市场。
2007年10月,诺华公司在华推出戒烟产品“尼派”;2008年12月,辉瑞公司号称全球首款不含尼古丁成分的戒烟新药“畅沛”开始在中国销售;2009年4月,强生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戒烟药“力克雷”咀嚼胶和贴片。
产品各有优势
三大医药巨头在戒烟市场与其在医药市场一样,依然是恩怨纠葛,故事多多。
事实上,强生“力克雷”是从辉瑞公司购买的。2007年,辉瑞将旗下健康消费品部以166亿美元出售给强生,其中就包括“力克雷”,该产品曾在十多年前由法码西亚药厂(2003年被辉瑞公司以约600亿美元收购)带到中国,由于当时中国完全没有戒烟的环境和氛围,该产品上市不久就退出了中国市场。
涂宜恩对曾是辉瑞旗下的“力克雷”的特性非常熟悉,他介绍说,“力克雷”属于尼古丁替代疗法,简单的说就是用药品供应人体一定剂量的尼古丁,降低对烟草的依赖,这种药品的缺点是复吸率高,但是因为是非处方药,利于消费者自主购买和选择。
目前,辉瑞旗下的“畅沛”代表着新一代戒烟产品的特点,不仅不向人体提供尼古丁,还阻断尼古丁与人脑中的尼古丁受体相结合,所以戒烟之后再吸烟是不会感受到原有的愉悦感的,因此成功率会比较高,目前在中国的临床数据是三个月戒断率为55%。该戒烟药品是处方药。 对于上述说法,网易财经较早时候曾向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传播总监吕晶发函求证,不过直到发稿也没有收到其回复。
呼吁政府推动戒烟
自家戒烟产品的优劣只是小小的烦恼,三大巨头目前最大的苦闷,是中国戒烟市场的氛围还不够好,这其中有公众意识的原因,也有政府法令不够严格的因素。
在只有区区75万烟民的香港,对公共场所吸烟的处罚却是非常严厉的,今年7月1日起,对在饭店、酒吧、夜总会、浴室、按摩院、麻将馆抽烟者,也将最高判罚5000港元。“政府在禁烟场所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涂宜恩说,“应该对更多的公众场所戒烟出台更广的限制范围和更严厉的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要真正让烟民达到戒烟目的,就应该发挥政府的强制力量,媒体的导向力量,改变我们文化中的那些糟粕的东西,剔除那些不健康的交往方式,为烟民们创建一个更加良好的戒烟环境,让他们更容易戒掉烟瘾。”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说。
[责任编辑:朱梓颀]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