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 行业动态

“金花清感方”卷入了外界质疑的漩涡

2010-03-31 来源:北京科技报 

  为了迅速使新药进入应用阶段,‘金花清感方’拥有相关部门提供的‘绿色通道’,但是6个月的时间依然太短了,这就造成它的研发程序不符合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人们也从甲流带来的恐惧和阴霾中慢慢走出来。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专家李连达的工作却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起来,近日,由他领衔研发的防治甲流的中药“金花清感方”卷入了外界质疑的漩涡当中。

  “当时,治疗甲型流感只有‘达菲’一种药物最有效。”李连达说,但是,进口“达菲”药物储备面临不足,药物又有有效期,疫苗还处“襁褓”之中,如果病人持续增加,那又该如何应对?

  随即,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中医药治疗甲流科技攻关领导小组迅速成立,并制订了新药开发计划。市政府也紧急拨款1000万元支持实施该项科技攻关。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专家组参考《伤寒论》、《瘟疫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的百余古方,借鉴临床专家成果,选出治疗方剂“金花清感方”。

  根据专家组认定,“金花清感方”以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为基础方,又加入炙麻黄、柴胡、黄芩等20余味药。其功能主治与甲流病机、症状特点及基本治法相吻合,能改善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更重要的是,“金花清感方”的治疗费用低廉,仅为达菲药费的1/4左右。很快,在北京多家医院,部分甲流患者开始服用“金花清感方”。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刚听说诞生了一种治疗甲流的新药的时候,我非常兴奋,但是当我进一步了解时,却发现了很多存疑的地方,例如,如果作为一种新药,那么它的研发时间也太短了。”一直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医药领域调查的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凡礼告诉《北京科技报》,在美国,一种新药研发从前期的资金投入到最后药品上市,平均需要花费5~8亿美元,新药研发成功,并不会立即上市投入使用,这中间至少还要等上数年的时间用于监测新药在临床上是否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在新药研发时间和成本这两点上,一直以来,国内和美国并没有什么区别。与“金花清感方”的研制过程相比,目前治疗甲流最为常见的药物“达菲”从研发到获得批准上市,先后用了6年时间,经过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三期临床实验等基本流程,并邀请世界各地1000多名患者参与了临床试验之后才正式上市的。

  郭凡礼说,专家组认为“金花清感方”是严格遵循现代医学临床检验办法研制出来的,但是,新药的研发过程应该是先进行基础研究,再进行临床试验,而“金花清感方”的研发过程是将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同时进行,甚至逆转进行。虽然为了迅速使新药进入应用阶段,“金花清感方”拥有相关部门提供的“绿色通道”,但是6个月的时间依然太短了,这就造成它的研发程序不符合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

  的确,根据专家组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6月,“金花清感方”的有关基础研究先行启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数十名专家在之后的5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在实验室进行药物的基础研究,并对4000多只小白鼠和120多只家兔进行了实验。而此时,临床实验正与基础研究齐头并进。2009年5月底,北京市输入性甲流患者数量开始攀升,在地坛和佑安两家定点医院,多位甲流患者已经开始服用“金花清感方”中药协定方。2009年7月7日,北京朝阳医院和地坛医院等11家国内知名医院,在国际临床研究的权威网站上成功注册了甲流临床研究课题,开始评估中医药对甲流的治疗效果。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泽林也证实了郭凡礼的质疑。李泽林所在的生物工程学实验室负责对“金花清感方”进行“病毒实验”,也就是检测该新药是否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李泽林告诉《北京科技报》,一般新药开发需要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临床前”,这个阶段需要经过药效学、药学、毒理学三方面的论证,论证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步的研究。但是她当时拿到的检测样本已经是复方,也就是制成成品的“金花清感方”瓶装口服液,而她对药物本身的成分并不清楚。

  作为研发成员之一,李泽林也表示,其实,中药的审批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古人书中的药方,或是有几十年行医经验的大夫所研制的配方,或是传承千年的古方,只要符合手续,用这些配方制作的中药都可以流通市场。”

  李连达对此也告诉记者,在新药研发方面,特殊情况下也会开展紧急研究。中西药之间的研发不具有可比性。西药(化学药)从几万个化学物质中盲目筛选,才能找到1~2个化学物质有希望研制成药品,工作量大,盲目性大,成功率低,研制周期长,投入经费多。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分别有着2000多年和20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以这两个中药复方为基础方形成的“金花清感方”,是对古方总结、归纳和提炼的产物。

  张仲景一定想不到,他为治疗瘟疫所开出的药方,会在千年之后,被后人加加减减用来对付一种叫做甲型H1N1的新病毒。如果按照专家组的说法,“金花清感方”由于有古方作为基础,不需要参照新药的研发规律,那么它还能像之前所宣传的那样,是一种取得重大突破的治疗甲流的新药吗?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告诉记者,“其实古代药方中,板蓝根、黄芩等老方中药同样可以治疗温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感。‘金花清感方’也是遵循张仲景,以及在治疗温病的著名中医叶天士和吴鞠通的总结之上,对配方进行微微改变,因此,严格意义上说,‘金花清感方’根本不是一种新药。”[$PAGE]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祖述宪也指出,“金花清感方”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主持研发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方基本一致,其实就是老“麻杏石甘汤”药方的加减。其中所含成分甘草曾被认为有益无害。后来,部分研究人员发现甘草的副作用也并不少见,所以“金花清感方”配方把甘草去掉,加入了金银花和浙贝母。

  天津中医院主任医师郭兰声也告诉记者,“金花清感方”的方剂是在“银翘散”或“金银花汤”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这些方剂都是抗病毒方剂,也是“金花清感方”的主要成分。

  根据“金花清感方”研发单位认定,该药可以缩短流感症状持续的时间,使患者发热的时间从26个小时缩短到16个小时,改善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用药以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的痊愈和改善率从89%升为95%。另外,在使用此药后,医生处方抗生素的使用率由三成下降到近一成。

  郭凡礼告诉记者,从专家组使用的“缩短”、“改善”这些词来看,“金花清感方”只是可以缓解甲流产生的相应的症状而已。而专家组之前表示“金花清感方”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采用了随机原则,但根据现有资料来看,他们实际上对患者进行了筛选,选择了症状较轻的甲流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这一点就已经严重违背了随机原则。而对于甲流重症患者,“金花清感方”想要完全代替“达菲”和“乐感清”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此外,在研制过程中,“金花清感方”相关研发机构并没有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中基本的“安慰剂对照”以及“双盲”原则。“双盲”和“安慰剂对照”原则是指在严格的药物临床试验中,医生以及随机入选对照组的病人都应该不知道所服用的是安慰剂还是药物。主要目的是避免病人产生一定心理影响,避免医生在做疗效判断时出现一定倾向性。不遵循这样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自己是运动员,同时也是裁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业内专家也告诉记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鼓励甲流患者去医院治病,而是让患者在家进行自我观察。这说明对于甲流,绝大部分病人可以通过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实现痊愈。选择症状较轻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本身就很难判别是患者自愈了,还是药物真正发挥了作用。”以前西方医生也和中医一样,凭借经验来验证药物的疗效,他们忽略了机体免疫功能的治愈作用。目前国际应用的现代临床检验办法就增加了药物和安慰剂的试验对比,来验证心理因素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对病情的影响。而这种在国际上应用了几十年的方法适用于判断各种研发药物,也是目前来说最为安全、科学的方法。中医进行安慰剂临床试验本身就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如果试验使用的是胶囊或者片剂,医生还可以用淀粉作为安慰剂进行对照,但如果是汤药,病人自己就会知道服用的是中药,这对实验结果会直接产生影响,这就陷入了一个矛盾中。而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试验,我们怎么获知心理作用对病情的疗效?因此评判的标准和结果只能由实验者来决定。

  骆诗文也表示,目前“金花清感方”的相关研发机构没有对外公布相关研发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也没有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应研究论文。因此现在除了研发机构本身没有其他人能够通过数据对其疗效进行判断。他告诉记者,“金花清感方”已经以1亿元的高价卖给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并启动了“金花清感方”国内与国际专利的保护程序,境内外专利申请也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出于对药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研发人员更不会对外公布相关数据,只能对研制流程以及研发数据进行“保密”。但实际上,专利的申请或者获批并不能说明某一种药物的疗效。骆诗文说,目前,中药自身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检验标准,其疗效根本不需要依靠血液化验值等指标支撑。中医判别疗效完全凭借古人总结的经验。比如,人们患上流感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患者不再发烧或不流鼻涕就可以认定为痊愈了。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来判别疗效。目前,卫生局对中药的报批也没有时间限制,所谓的审批依据就是完成几百例的临床试验就可以了。

  同时,骆诗文也指出,目前很多中药都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药效不等”甚至“失效”,“金花清感方”也难逃于此。比如,人们感冒时,过去喝上几袋板蓝根就可以减轻症状。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板蓝根,经常是喝上一周都没有效果,原因就是对中药成分没有详细的划分标准。因此,生产者根本不顾及中药配方所讲究的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以及保存方法。比如,强烈的阳光将薄荷叶晒干后,会导致薄荷含量流失。“金花清感方”含有玉叶金花、金银花、竹叶、甘草、连翘、苦桔梗等成分。根据传统中医要求,要想发挥其药效,这几味药材的采集时间跨度在1年左右,采集时间本身就超出了研发时间。因此,目前大批量生产的“金花清感方”的原材料肯定来源于中药市场。但是,“就拿金银花来说,目前市场上所流通的金银花通常都是盛开或即将凋谢的花朵。在加工时,生产者很少将花朵进行自然晒干,通常都是用烘烤等方法来加快制作速度,这直接导致金银花的药效很低,甚至无效。”

  对此,“金花清感方”的研发者李连达告诉记者,中医治病历来讲究辨证,患者有什么样的症状,中医经过辨证分型,再做对症治疗。如果一名患者得了甲流,其表现有咽痛、咳嗽、发热等一系列症状。中药将甲流患者身上表现的这些症状消除后,应该就算治疗甲流有效。目前“金花清感方”所做的临床研究对象主要是轻症患者,对于重症患者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轻症患者的治愈,也是延缓和防止向重症发展的一个途径。目前,研究工作还在继续。中药治疗有何优缺点、能否取代达菲等西药,对于今后新病毒株引起的新传染病有无治疗作用等,还有待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责任编辑:毛建飞]

联系我们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