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 行业动态

中小药厂陷融资怪圈:新药开发与风投关注纠结

2010-10-18 来源:投资家 

<p>  开发不出高科技新产品,就没办法吸引风投的关注;而没有研发资金,就不能去开发新药。看上去,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通化的中小药厂似乎难以摆脱这个怪圈。</p> <p>  零星长出的人参、天麻与杂草争夺着养分,这是在通化市一家位于半山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现状。&ldquo;这里很久都没有使用了,反正土地承包租金低廉,先搁在那里。&rdquo;药厂的负责人说。在通化市制药企业大大小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多数因为后期资金缺乏而处于荒废状态。&ldquo;企业连生产销售的资金都很紧张,怎么可能再投钱去慢慢种药材,还不如直接从外地买,价格更低。&rdquo;这位负责人说。</p> <p>  通化药城曾是东北三省的骄傲。2008年2月,通化市被批准为&ldquo;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rdquo;,同年4月又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家&ldquo;中国医药城&rdquo;。2009年,通化市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15.5亿元,占吉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p> <p>  &ldquo;这两年通化制药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生存比较好的药企不超过10家。&rdquo;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厂老板说,企业缺少资金,但却贷不来钱,也融不来资,除了几家上市公司,修正、万通等发展较好的企业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还能够经受住市场的大风大浪,他们是不愿融资,其他中小企业急缺资金,但融资无门,只能靠着自有资金缓慢向前滚动。而其余的小药厂基本都陷入了困境,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资金无法回笼再生产,只有等待并购这一条出路。</p> <p>  &ldquo;通化市是吉林省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国家级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通化市也培育建设了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rdquo;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通化地区医药产业的这些优势因缺乏资本杠杆而得不到充分发挥。</p> <p><strong>  三种投资人</strong></p> <p>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通化市,2/3面积是山地,长白山地区蕴藏着大量种类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其中人参产量占全国的40%,被称作是&ldquo;中国三大天然药库&rdquo;之一。跟其他资源城市一样,医药产业自然也成为通化市的支柱产业之一。</p> <p>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医药市场开始升温,守着&ldquo;聚宝盆&rdquo;的通化人掀起了办药厂的热潮。而此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多数国营药厂负债累累难以为继,让一批有眼光、有胆识的人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有了天时、地利,办药厂投资小,见效快,很快崛起了一批制药企业。</p> <p>  &ldquo;在通化做药厂的人可以分为三类人。&rdquo;33岁的魏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振霖药业,他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药厂工作,是家族企业的二代管理者。在他的三类人划分中,一类是一直从事医药行业,经验比较足,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的人,他很敬重他们,比如东宝药业的李一奎;另一类是&ldquo;实战+机遇型&rdquo;的人,比如修正药业的修涞贵,万通药业的潘首德,他们都是半路出家从收购亏损企业做起,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功。而第三类人在他眼中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他们经验实战全都没有,从房地产、酒店等其他行业转型,或者是看到办药厂赚钱就热血沸腾地投资的暴发户。</p> <p>  东宝实业集团总裁李一奎原为一家国营药厂技术员,靠两万元借贷资金办起了通化白山制药五厂。</p> <p>  1992年12月,李一奎组建了通化东宝实业集团。他第一个在通化药企中实施了股份制改造,1994年,通化东宝成为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p> <p>  吉林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原来是个警察,1995年他放下交警指挥棒,租下通化市医药研究所下属一个长期亏损的药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早在&ldquo;2007年胡润百富榜&rdquo;中,他就以55亿元的资产成为吉林省首富。</p> <p>  曾经是眼镜业大亨的潘首德1997年接手万通药业前身&mdash;濒临倒闭的通化市第二制药厂,10年后,万通药业入选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p> <p>  这些成功故事在通化市人尽皆知。&ldquo;通化市10个家庭中,差不多有7个家庭有在药厂上班的职工。你说那时咱家要是有钱也开个药厂多好!&rdquo;本地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不无遗憾地说。主要靠民间资本投入,通化市医药企业由1995年的45户发展到2009年的95户,东宝、修正、金马、茂祥、方大、华夏、金泉、长龙、万通等9户企业发展为企业集团。</p> <p><strong>  资金链风险</strong></p> <p>  &ldquo;这里的民营企业对贷款、融资很敏感,谁想要融资,就会被圈子里的人认为生存不下去了,所以大企业干脆不找银行贷款,直接等待上市,中小企业有需求,但又吸引不来资金。&rdquo;魏峰无奈地说。</p>

[责任编辑:毛建飞]

联系我们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