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 行业动态

“超国民”壁垒瓦解的未来考量

2010-12-02 来源:医药经济报 

<p>  从今日起对外企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被视为外企超国民待遇的终结;而发改委正在酝酿对基本药物中单独定价品种进行降价,并将先从外资企业产品开始</p> <p>  从今日起,对外资企业及个人将执行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下称&ldquo;两税&rdquo;)的制度。这是自两税开征以来首次实现内外资企业统一征税。而此前,外资企业可以享受两税免征的待遇。</p> <p>  业内人士认为,统一征收两税显然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国家将从多层面打造内外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p> <p>  外企反应平淡</p> <p>  我国在1985年和1986年先后出台了征收两税的暂行条例,但一直仅对中国公民和本土企业征收。目前对内资企业征收的两税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征依据,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地区不同按照7%、5%、1%三档税率征收,教育费附加按3%的比率征收。今后对内外资企业的统一征税,将意味着内外资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课税。</p> <p>  实际上,从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ldquo;《意见》&rdquo;),已经有外资企业看出了微妙的变化。</p> <p>  《医药经济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资普遍对两税开征的态度较为淡定。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涛表示,通用电气的全球年销售额有上千亿美元,在中国的销售额去年达到50多亿美元,相比较而言,税费的调整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太大的影响。</p> <p>  实际上,《意见》曾提及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根据国家的发展方针和利用外资的特点,修订初步考虑将突出六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考虑鼓励外商投资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药企中国区副总裁表示,既然生物医药列入鼓励投资的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必然会有一些鼓励措施,这完全可以抵消征收两税的影响。</p> <p>  &ldquo;外企进入中国时并没有期望税费优惠永远不变,都知道到一定的时间会调整,这在外企的业务发展中已经有所考虑。&rdquo;美华太阳石董事杨伟强认为,外企到中国发展并非在乎省了多少税收,而是看中了未来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税费优惠的取消只需要在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上做一些调整即可。</p> <p>  或从取消单独定价开始</p> <p>  统一征收两税只是一个信号。</p> <p>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徐天宏博士认为,中国已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引凤筑巢以及通过市场和服务来吸引外资的阶段,现在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时期,内外资的区分正在弱化,国家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给予超国民待遇来吸引投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能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p> <p>  在国家层面实现内外资公平待遇或许预示着,在未来将有更多行业的外资超国民待遇被取消。巧合的是,近日有消息称,发改委正在酝酿对基本药物中单独定价品种进行降价,并将先从外资企业的产品开始。</p> <p>  原研药单独定价被视为外资药企真正的&ldquo;超国民待遇&rdquo;。</p> <p>  事实上,所谓的原研药大多数都是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但即便&ldquo;过气&rdquo;,依然能在中国市场高价&ldquo;横行&rdquo;。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前20强中14个席位被外企占领,平均增长32.7%,合计所占市场份额21.1%,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单独定价对外企的利润贡献之大。</p> <p>  对此,不少国内企业早已大声疾呼应该取消该项政策。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就曾在多个场合指出,国家应考虑从价格政策方面实施改革,取消过期专利药不该有的政策优待。</p> <p>  竞争新格局</p> <p>  杨伟强认为,原研药降价或许会在短期内,对某些外资企业的经营、销售、利润等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利用品牌替代等市场策略来消除影响。徐天宏也建议外资企业摆正心态,应该更多地通过本土化策略来参与竞争,加快新药在华上市的速度和频率,鼓励其在华同步进行临床试验或同步上市新药。</p> <p>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取消原研药单独定价权,意味着内外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对于学术推广、市场营销能力普遍弱于外资企业的国内企业而言,在与外企的竞争中依然不占优势。不过,这或会给国内企业形成短时期的相对优势,也是较好的市场机会。徐天宏由此建议国内企业把利润更多地投入到研发与创新中,而不是固守在普药领地里。</p> <p>  在取消外企税费优待的同时,有外企也认为,有些国内企业才能享受的优惠措施也应该让外企享受,否则反倒形成&ldquo;低国民待遇&rdquo;。对此,徐天宏表示,如果外企不仅仅是把中国当成制造基地,而是能够把研发中心以及中国亟需的一些高新技术带入中国,相信那些针对国内企业的鼓励创新政策同样会给予外企。</p> <p>  杨伟强最后指出,相比各项优惠政策,一个明确的新医改走向才是内外企共同需要的,因为医改的不确定状态会影响到每一个企业对未来的考量。</p>

[责任编辑:毛建飞]

联系我们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