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来源:医药经济报
<p> “我们已经将进军主流医院市场提高到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于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整顿和规范的药品流通政策,武汉新龙药业总经理助理汪应军如是表示。</p> <p> 新龙药业的市场策略调整正是当前医药流通产业格局受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对药品流通环节管制的下沉和细化,今后药品流通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目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暗箱”操作将失去生存的土壤。与此同时,一批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有望借助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的东风,渗透深入到医院主流市场。</p> <p> A 流通管制加强</p> <p> 按照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主管部门对医药流通领域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并且为了达到控制药品流通差价的目的,将监管触角延伸到行业中每一个敏感关键环节。</p> <p> 暨2007年全国首先提出了医药行业推行“两票制”,并且最终打折实施之后,2009年底,作为国家药价改革试点的广东再次提出药价管控新思路,希望通过对全省所有医保药品在药品供货价、流通差价率和最高零售价三个环节进行监控,从以往简单的控制流通转手次数和发票数量控制,逐渐深入到药品流通的各个敏感环节思路的转变,这也引发了业内对这一思路可能全国推广的猜测。</p> <p> 事实上,这一思路确实与国家控制药价的思路一致。遵循这一思路,历经10年修订的新版《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终于在今年7月正式浮出水面。《办法》制定了详细的期间费用率、流通差价率、销售利润率,“三率”将药价从出厂价到零售价之间各环节的差价率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按照不同的价格区间实行不同的加价率,并且相对于以往的规定有一定的下调。</p> <p> 记者发现,按照这一药价管理思路,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将趋于透明化,因此尽管这些对于药品流通环节费用控制的政策最终目的是降低药价,但是作为利益相关方,目前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很多运作模式同样难以回避政策带来的影响。</p> <p> 有专家认为,对流通差价的控制首先对药品流通行业的秩序会带来一定利好,比如因为利润空间的压缩,目前行业中非常严重的倒买倒卖税票的现象会减少,大量存在的开票公司也就会失去存在的土壤。河南同源制药市场总监王亮则告诉记者,控制流通加价率,制定流通加价比率,是对医药流通企业一个最直接的影响,这意味着商业流通企业直接失去了产品随意加价权,从而影响销售利润。</p> <p> B 底价代理首当其冲</p> <p> 记者了解到,随着利润空间的减少、购销环节的透明化,目前底价代理的销售模式将受到强大的冲击,与之共存的底价代理商也将面临巨大挑战。</p> <p> 王亮进一步分析表示,药品价格的下降,商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减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底价招商模式的变革,也会促使一大批依靠过票生存的商业流通企业失去生存空间,可以说国家对于药品价格的管控,将使医药流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p> <p> 现有市场的药品销售中,绝大部分普药产品都是依靠底价代理的模式进行推广。遭遇国家针对药品流通的各种费用“天花板”,代理商的推广资金将会大大减少,同时药厂需要缴纳远多于以往的税收,并且只能转变为明账支付报酬,从而产生巨额的佣金税费等,将使代理商的利润急剧下降,甚至部分营销费用高的企业将无法维持运转。</p> <p> 王亮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药品控制生产成本,则使得生产企业必然要寻求产品提价应对备案,保证药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不会被卖穿,这样流通企业原本底价进货加成销售的高收益情况就会大受影响,失去的利润来源只能转变为从生产企业获得返利或佣金,生产企业的渠道和市场掌控能力增强,而流通企业对渠道和产品的掌控力则相应减弱。</p> <p>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严格限制差价率只会让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甚至包括医疗机构调整原先的结算方式,势必造成整个产业链共同抬高药价。</p> <p> C “快批”伺机转型</p> <p>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控制药品流通差价的管理思路,得到了部分物流型商业公司的欢迎。汪应军告诉记者,目前药价管理办法以及广东药价“三控”的管理思路为公司进一步迅速扩大医院业务带来了政策利好。</p> <p> 武汉新龙药业是一家以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快批”模式成长起来的物流型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其发展轨迹和路线与九州通、海王银河等公司的崛起模式类似,销售额在湖北地区仅次于九州通。</p> <p>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大批民营商业公司近两年来已经加大了对医院业务的开拓力度,但实际上开拓速度并不快。</p> <p> 汪应军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医药市场形成了两大供应模式:一种是处方药的医院销售模式,通过各地招标和商业公司的代理运作医院市场;另一种就是以九州通“快批”为主的完全市场化的药品供应链模式。“处方药的销售模式针对的医院市场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种高进高出、高营销成本的销售模式使得类似于新龙药业这样的企业难以涉足。”</p> <p> 记者了解到,除了国控、广州医药等原来一二级分销模式下的国有背景公司占据大部分医院市场份额,国内很多的代理商和自然人通过底价代理、走票以及关系营销等方式也把控着各地一些二三级医院市场。</p> <p> “但是在国家控制药品流通差价率之后,这些代理商和自然人高额的营销费用将不复存在,而中间流通环节的透明化也将使其没有了各种操作空间,并且这些公司一般规模小、品种少,对某一市场依赖性大,业务相对单一,在利润空间下降和政府严管后必将走向消亡,这对于我们这样低价快销运营的企业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机会。”</p> <p> “作为一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主流市场一定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我们已经把开拓医院市场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药价的这种管控政策,将为所有像我们这样的物流型企业提供发展机会。”汪应军如是说。</p>
[责任编辑:毛建飞]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