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来源:医药经济报
<p> 对于中国医药商业来说,2010年是企业IPO渐入高潮的一年。自去年9月国药控股在香港IPO筹得87.3亿港元,成为当时全球第七大IPO交易后,关于医药商业企业IPO的消息频频见于报端。国药控股在港瞬间筹得近百亿港元,让国内其他医药商业企业蠢蠢欲动。</p> <p> 今年9月8日,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上海医药也表示,将于2011年第二季度在香港IPO,募集12亿~15亿美元,超过国药控股去年筹得的11.3亿美元。九州通同样不甘寂寞,IPO获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审核通过,于11月2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舞台,正式叫板以国药、上药为代表的国企为主的资本市场格局。与此同时,华润三九、绍兴华通医药等商业企业筹备IPO的消息也陆续传出,医药商业企业IPO的圈钱运动渐入高潮。</p> <p> 业内分析指出,医药商业企业IPO热情高涨实为大势所趋,当下国家更加强调和重视商业物流,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及企业资本运作的加强,未来医药商业并购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医药商业公司加大投入、迅速做大做强。而企业必须有充裕的资金才能拥有收购兼并别人的主动权,否则可能被别人吃掉。因此,具有区域优势、经营业绩不错的医药商业公司肯定会选择上市,以期借力资本市场在新一轮洗牌中乘势而上。</p> <p> IPO魔力</p> <p>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1.6多万家,数量庞大。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中国医药商业的未来一定是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多、小、散、乱的局面将得到扭转。</p> <p> 备受瞩目的《2010~2015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完成,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零售连锁业态的发展,培育国家级、地市级龙头航母企业,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领域的工作重点。</p> <p> 在政策支持、行业需要的背景下,国内医药商业布局IPO水到渠成。一家公司上市,数天内可将1亿元变成10亿美元,可使企业一举跃升至国际资本的大舞台。资本迅速生钱的魔力,显然是驱动时下医药商业企业纷纷IPO的原因之一。</p> <p> 北京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曹凤君认为,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医药商业企业纷纷IPO,一方面见证了国内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同时也表明政府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希望医药商业企业做大做强。</p> <p>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沐浴在新医改、人口老龄化、人民支付能力提高等诸多利好的大健康领域,面临黄金十年极佳的发展机遇,市场热度很高,此时进行IPO,既能解决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燃眉之急,又往往能拿个好价钱,确是医药商业企业筹备IPO的良机。上海医药、九州通、华润三九等一批医药商业企业恐怕也正是相中这样的时机,为成功IPO不遗余力。</p> <p> 先圈钱再圈“地”</p> <p> 中国医药消费是一块每年超过3000亿元的大“蛋糕”。按照新医改规划,中央政府在未来3年内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改善医疗设施和提高医疗的覆盖率;预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药品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发展。目前各大医药商业龙头正在加快扩张的步伐,如国药控股H股上市、新上药谋划明年H股上市、九州通今年成功在主板上市。上市固然是为了圈钱,但圈钱则是为了接下来的“跑马圈地”。</p> <p> 金元证券分析师胡骥认为,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及企业资本运作的加强,未来医药商业并购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医药流通企业上市,意味着它们的账上现金将会大幅增长。除了补充流动资金、进行物流设施建设等募投项目以外,对外并购和扩张将是资金运用的主要领域,上市后,他们都将积极寻找并购目标。</p> <p> 在国家政策支持医药商业企业做大做强,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国内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迅速圈“地”已成必然。曹凤君认为,目前国内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企业在抢占医药商业市场份额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具有很强的资本运作能力,而且本身又具有丰富的医药商业运营经验,拥有完备的商业资源基础,在圈“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 <p> 据了解,总部位于武汉的九州通宣布,斥资3亿元在上海建立亚洲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而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也正加速在各自空白市场上的医药分销网络布局。几大龙头纷纷在国内经济最活跃、医药商业最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首都经济圈布下“重兵”,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加紧通过收购或以开分公司等方式“圈地”,打造全国性的医药商业网络。</p> <p> 目前,具有全国性医药流通网络的只有国药控股和九州通,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广州药业等仍属于区域性龙头企业。于明德认为,现在要想做全国的龙头比较困难,全国的龙头必须为区域龙头的组合才行,现在除国药形成这种区域龙头的组合外,其他都是单独的区域龙头。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区域性龙头行IPO“大棋”,显然是想借资本运作盘活全局,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中小医药商业企业剑指全国性龙头地位。</p> <p> 谁说中小商业只是“草船”</p> <p> 大医药商业企业纷纷布局IPO,并在资本市场成功圈钱之后,展开并购中小型商业企业的圈“地”计划。商业大鳄如此来势汹汹,中小商业企业为求自救而相互携手,联盟在各地纷纷成立。很多人并不看好医药商业联盟的未来,认为医药商业的整合应该发生在大商业之间,中小企业的联盟“草船”在大商业的“铁船”面前将不堪一击。</p> <p> 但是,市场是公平的,适应市场、改变自己才有生存机会。目前,以重庆恩康、重庆重药、河南圣光为代表的医药商业联盟与最初出现的商业联盟有很大的不同,中小企业的商业联盟已经开始走进股权联合阶段,甚至运作后续上市,具备了成长为大商业的可能。</p> <p> 从目前绍兴华通医药等一批商业企业纷纷筹备IPO可见端倪,中小型商业企业也想借资本市场之力,在避免被“吃”的同时壮大自己,争当区域性龙头。</p> <p> 于明德指出,对于多数中小商业企业来说,目标是努力争当区域龙头,做地区的优势企业,做板块中的强者,这在目前看来比较贴近实际。</p> <p> 中小型商业企业对进军资本市场抱有信心,源自对行业和企业自身成长的良好预期。本报采访的许多企业认为,即便在强者恒强的行业趋势之下,在医药商业走向集约化的过程中,有差异化经营能力的中小型商业企业仍有很好的生存空间,他们的市场潜力最终将受到投资者的认同和青睐。</p> <p> 对于中国医药商业会否形成如同美国医药商业的高度集中,于明德认为,中美情况不同,中国医药商业不可能形成如同美国的高度集中。中小企业不会全部都被兼并掉,有自己竞争特点的、有差异化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一定会生存下去。以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如果目前一万多家商业企业,最终能留下一千家,集中度就已经很高了。时下一批中小商业企业积极筹备IPO,显然也是欲借资本市场壮大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集中之后的一千家之一。</p> <p> 资本市场对中小商业企业同样抱有信心。记者随机翻阅了几份行业报纸,看到不少医药公司寻求入股或合资中小医药商业企业的广告,记者按一则广告留下联系方式致电某医药集团公司,不愿具名的刘小姐坦言,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中小医药商业企业,打算以入股或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原因在于有特色的中下商业企业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可控性更强。</p> <p> 这似乎也佐证了未来的中国医药商业将是共荣的时代,中小商业企业也将有可能迎来春天。诚然,借力资本市场是医药商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捷径之一,但于明德认为,根本之道还在于减费增效,在于做出特色,真正提高竞争力。</p> <p> “很多有区域优势、经营业绩不错的商业公司肯定会选择上市,以抢占市场先机做大做强。”对于眼下这个医药商业企业上市的良机,胡骥认为应从两方面衡量:一是公司自身有无上市需要;二是在目前行业走向集中的背景下,有钱肯定会更加主动,而且目前医药市场表现不错,大健康产业的市场热度高,此时上市往往能拿个好价钱。</p> <p> 链接>>></p> <p> 2010IPO“大案”</p> <p> 上海医药谋H股IPO</p> <p> 9月9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于明年第二季度在香港IPO,集资12亿~15亿美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境内外医药工业项目的收购兼并、医药商业网络的建设与并购。</p> <p> 上海医药集团兼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对媒体强调,“新上药”在重组后不久启动H股IPO,绝非简单的筹资行为,是在国家实行新医保政策、上海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谋求依托境内外两地资本市场更高标准的监管及评价体系,推动公司体制与机制全面变革的资本布局,也是强化公司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所下的一招大棋。</p> <p> 吕明方声称,一旦此次成功发行H股募得资金,在医药商业方面,上海医药拟通过战略导向的对外并购,在环渤海、华东和华南地区建立区域营运中心,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主要市场的战略布局。</p> <p>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上海医药启动H股上市,将加快整合并购。</p> <p> 天相投资认为,在目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兼并重组具有内在要求和政策推动的大背景下,医药商业企业的收购价格将水涨船高,资金实力成为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定性因素。</p> <p> 事实上,上海医药急于H股IPO,显然也是感受到了九州通对其医药商业老二地位的威胁。九州通成功上市为其长远发展募得大量资金,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扩张已是箭在弦上,作为老二的上药将受到极大威胁。不过,上药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已经开始更长远的谋划。一旦赴港融资成行,将突破资金瓶颈,上海医药大肆扩张的时期也将到来。</p> <p> 九州通上交所上市</p> <p> 在全国一万多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的民营医药商业流通龙头九州通,在今年8月18日IPO获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审核通过,并于11月2日挂牌上交所。九州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登陆主板市场后,改变了资本市场上医药流通企业国企为主的格局。</p> <p> 业内人士认为,九州通在业内构建的经营网络竞争优势难以复制。其建立的全国性销售网络,是现有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销售网络覆盖面最广的企业之一,具有销售网络的广度与深度优势。然而,业内对九州通厂家返利商业模式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快进快出、现款现货和低成本为特点的“九州通模式”能否持续是行业关注的焦点。</p> <p> 九州通的招股意向书这样介绍其盈利模式:“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药品及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批发与分销业务。公司目前的盈利主要来自进销差价和增值服务收入。公司与上游供应商签署年度的购销协议,通过大规模的统一采购,公司获得了较低的采购成本,从而获得进销差价。进销差价主要分为采购当期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随后实现的返利。”</p> <p> 无论如何,九州通已成功IPO,共募集资金89,980万元,这本身已说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其有信心。据了解,所募得资金将为医药物流中心新建项目投入57,980万,另有32,000万元将用于改善公司财务结构,补充公司业务拓展所需流动资金,为这几年来发展一直受到资金制约的九州通解渴。分析人士指出,九州通成功上市将为其向医院渠道拓展提供资金支持,可能会掀起医药商业领域的并购潮。</p>
[责任编辑:毛建飞]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