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 信用品牌 > 媒体报道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研讨会

2013-12-12 来源: 

 据悉,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福荣、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处长梁方、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于武、北京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孔繁敏、中检联盟质检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尹建军等专家出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研讨会。

    在本次研讨会上,林泽真顾问对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信用管理体系增加信用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信用的缺失,主要是企业文化中信用文化的缺失,尤其是企业家价值观中对信用坚守的缺失;二是建议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借鉴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企业信用管理要素也应按照价值观(守信的意愿)、竞争力(守信的能力)、表现(守信的表现)三个方面来提取。然后,根据这一逻辑对“VCS”基因链(价值链、文化链、供应链)理论在企业信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首先,文化链就是企业信用文化形成和上、下游相关方传播路径,一是企业内部信用文化形成的过程路径,企业信用文化的形成和完善都是经历从制度创新到文化创新的反复循环,经过制度层面PDCA循环管理的持续改进升华,内化为企业信用文化。二是企业外部文化渗透、传播的路径,就是企业信用文化向上、下游渗透、传播的过程。

其次,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上。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信用管理中更合适,因为只有在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运转过程中,信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信用文化只有在供应链各方、各环节渗透、传播,才能真正实现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高效率运转,最终实现企业价值链增值。

    价值链增值不仅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价值最大化,更是包括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社会等外部供应链各方、各环节的整体价值最大化。

    因为供应链各方、各环节以守信的结果表现,实现了各方、各环节的价值最大化。各方、各环节就更有能力去守信,更好地坚守诚信的价值观。这样就形成了企业信用管理的良性循环。

    现场专家对林泽真顾问关于信用管理的论述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同时对中大信的核心技术“VCS”基因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责任编辑:李军]

联系我们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