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来源:未知
信息来源: 山东省双打办 文章类型:新闻 内容分类:转载
版权与免责声明
济南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以“大部制”改革为统领,借势承接“高新区双打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的有力契机,以深化基层综合执法改革为抓手,在打击侵权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中,积极构筑“创、保、打、服”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狠抓工作提质增效,开创了“双打”工作的新局面。
一、全力“创”,让品牌资源“动起来”
坚持把培育壮大商标品牌集群作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基础环节,通过深化商标品牌创建,形成“抱团发展、同步壮大、共御风险”的发展格局。
一是优化创建环境。强化商标品牌工作顶层设计,制定高新区名牌培育计划,将商标工作纳入KPI考核关键指标,进一步明确商标品牌工作的总体目标、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围绕着提高社会各界商标品牌意识,依托电视媒体、报刊杂志、网络新媒体、公交车候车亭广告位等多种载体,大力宣传“商标品牌”的理念,努力营造重视品牌、关注商标、尊重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按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求,对区内优势企业进行梳理,构建商标品牌培育库,形成梯队型培育模式,提高品牌创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7年以来,共争创省长质量奖1件,省长质量奖个人贡献奖2件,市长质量奖5件,市长质量奖个人贡献奖1件,山东省名牌产品119件,济南市名牌产品62件。
二是延伸创建触角。把延伸服务触角作为推动辖区品牌创建的有效抓手,强化源头创建帮扶,积极探索在产业聚集区内设立全方位、一站式商标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引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商标品牌创建。与专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密切协作,在高新区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心、韩都衣舍·智慧蓝海互联网品牌孵化基地成立了两家商标品牌指导站,使产业聚集区内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商标知识产权服务,及时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商标知识产权问题,指导帮助企业树立商标意识和品牌价值理念,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高附加值品牌。指导站成立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574件。
三是拓展创建范围。把推动国际化注册作为商标品牌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选取商务办公区域周边的35处公交车站候车亭开展“推进商标国际注册、实施商标战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辖区100余家外向型企业参加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培训班。借助专业商标代理机构查询以及与企业联系沟通,摸清高新区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和详细情况。对有意向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企业,安排专职人员提供政策指导及申报帮扶,并邀请商标国际注册专家提供细致、便捷的申报服务,确保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在认真落实济南市商标国际注册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高新区加大区内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奖励力度,激发企业争创热情。2017年顺利完成15件商标国际注册申报,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到26件。高新区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著名商标69件,市著名商标89件。
四是提升创建质量。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承担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截止目前高新区新增制(修)订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7项。以智能微电网产业集群为主体,指导成立山东省唯一一个智能微电网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团体标准试点。3家单位获批创建节能标准化试点,6家单位获批创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
二、全面“保”,让成长土壤“沃起来”
坚持把推进关口前移作为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突破口,通过宣传引导、关口前移和重点防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品牌成长环境。
一是提升保护意识。坚持宣传引导,落实专项资金,在辖区内写字楼密集区域周边11块公交车站候车亭广告位持续发布了商标战略公益广告,不间断开展商标专用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宣传。在此基础上,充分依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10中国品牌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段,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宣传,累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全社会倡导关注、关心、关爱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
二是前移防护关口。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积极推进商标领域监管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前移防护“关口”,对商标代理机构、商标印制单位实施重点管控,重点排查商标代理机构是否存在不讲诚信、恶意抢注、无照代理、以虚假宣传或商业贿赂手段招揽商标代理业务等行为,提升行业性、区域性商标侵权假冒案件甄别预判能力和水平。共摸底调查商标代理机构11家;商标印制单位14家,全部排查完毕。
三是深化重点保护。深层次推进商标品牌保护工作,在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经济活动中,注重商标品牌的保护,制定保护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加大对“老字号”的发掘利用,积极鼓励“老字号”进行商标注册,引导发展加盟连锁,通过产业化、集群化、市场化手段,全面焕发“老字号”活力,形成以指导助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机制。
三、精准“打”,让竞争环境“优起来”
针对“双打”工作点多面广和基层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的实际,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强化部门协作、推进社会共治,全面提升“双打”工作效能。
一是依托职能“综合打”。充分发挥“大部制”改革的制度优势,围绕落实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统筹工商、食药、质监、商务、物价、旅游等职能,实现“双打”工作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全面落实。将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侵权专项整治、商标产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有机整合,以侵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损害商业秘密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查处了一批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把“品牌建设”与“双打”工作紧密融合,在生产领域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排查整治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每年组织对重点工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狠抓工业产品许可证、强制性认证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执法检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双打”职能在生产领域的高效落实。以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为统领,率先开展药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符合性审核,探索推行食药举报微信小额奖励;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整治,对辖区药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实施全面普查,有效实现“双打”职能在食药领域的延展深化。
二是部门配合“协同打”。以履行高新区“双打办”职责为抓手,把扎实推进执法衔接和联合惩戒作为提升“双打”工作效能的“金钥匙”,强化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有效拓展了协同监管的领域和范围。在积极取得上级支持,领取“两法衔接”平台密钥的基础上,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推动大要案线索在部门间的传接共享,实现了监管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在查办涉嫌侵权“昆仑”、“康普顿”机油桶等案件中,及时与高新区公安机关沟通案件线索,共同实施现场检查,为高效查处、妥善处置涉嫌违法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创新方式“高效打”。紧密依托济南市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的优势,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落实“双打”工作任务,2017年对57家钢材经营主体及125家投资类公司开展了抽查。同时,针对综合执法的新要求,完善升级本局“智慧监管平台”,增加投诉举报分流处置、优化更新执法文书库等模块功能,为统筹推进“双打”工作夯实了制度和载体支撑。拓展“双打”工作覆盖面,推动其向网络市场等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延伸,积极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对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特别是虚假宣传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投诉举报逐一核实,对案源线索逐一追查,努力做到“双打”工作无盲区、无死角。共查办网络虚假宣传线索20余起,办案14件。
四是强化共治“全民打”。加强“双打”工作成果宣传,借助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时段、重大活动和重大案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打”工作宣传活动,传授防范和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提升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营造全民参与、多方努力、社会共治的浓厚氛围。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平台,对成品油抽检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作信息予以公开公示,在展示工作成果的同时,提高群众支持、参与“双打”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贴心“服”,让市场主体“强起来”
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通过全面、优质、高效的商标品牌发展帮扶,引导市场主体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以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一是“普遍走访”帮难解困。积极开展商标品牌“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指导帮扶,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提升商标品牌注册、管理、使用、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将商标品牌走访与帮扶企业实施动能转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共商共议以品牌建设促产业升级的“良策”。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8000余家,收集意见建议426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600余件。
二是“打包服务”指导发展。整合“品牌强市”、“商标战略”、“食品安全创建”、“价格指导”等职能,实施“打包”服务,单位时间内的服务效能大幅提升。针对高新区园区集聚的实际,积极推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认证许可、商标广告、标准化创建等全方位的指导及咨询服务。
三是“精准对接”攻坚克难。对辖区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聚焦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积极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帮扶,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盘活释放商标资源。积极推动名牌企业诚信建设,组织60余家企业召开信用报告编写培训会,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商标品牌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深化品牌创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为高新区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优质的品牌保障和产权支撑,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也促进了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
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李军]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园国际公寓酒店G座2305室
邮 编: 100101
电 话: 010-62126696
传 真: 010-84986602
邮 箱: zgyywzxh1989@163.com